发布时间:2025-09-23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不少人都曾被失眠困扰。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不容易入睡却容易醒,或是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并非单纯的 “睡不着”,而是身体内部平衡失调的外在表现,其中与气虚、脾虚等状态的关联尤为密切。
今天小编请来了仲华国医馆中医主治医师汪昌龙老师从中医理论出发,和大家聊聊失眠的常见成因、不同表现,以及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的调理方法。
失眠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心神安则寐”,失眠多与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气虚、脾虚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情况。
气虚与失眠:心神失养,夜不能安
这里说的 “气”,是中医里维持身体正常活动的重要能量。当气虚时,身体的 “滋养” 能力会减弱,心神的气不足,就容易让心神处于 “不安稳” 的状态,进而影响睡眠。
这类失眠表现多为:躺在床上很久才能睡着,即使睡着也很轻,一点动静就容易醒;醒来后会觉得身上没力气,白天也常常感到疲倦、精神不济,说话声音也比较轻;有时还会伴有心慌、气短,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
脾虚与失眠:痰湿扰心,眠浅易醒
脾在中医里有 “运化水湿”“气血生化之源” 的作用。脾虚,身体运化水湿的能力会下降,多余的水湿容易在体内积聚形成 “痰湿”;同时,脾生成气血的功能减弱,也会让心神缺乏滋养。这两种情况叠加,就可能引发失眠。
这类失眠的表现通常是:睡眠很浅,容易醒,醒来后很难再入睡;白天常常觉得身体沉重、没精神,不想动;胃口可能也不太好,有时会觉得腹胀、大便偏稀;舌头看起来比较胖,边缘可能有齿痕。
除了气虚、脾虚,中医里还有 “肝火扰心”“心肾不交” 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失眠,比如肝火重的人可能会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心肾不交的人可能会伴有多梦、腰膝酸软等,但从日常调理的角度来看,气虚、脾虚相关的失眠更适合通过生活习惯和简单手法来改善。
失眠难入睡时,几个穴位来帮忙
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不用着急焦虑,可以试着按摩几个中医里常用的 “安神穴”
神门穴:手腕内侧腕横纹近小指端凹陷处,拇指指腹轻揉 1-2 分钟,有轻微酸胀感即可,适用于各类失眠。
内关穴:手腕内侧腕横纹上 3 厘米(约两横指),两肌腱间,拇指按揉 1-2 分钟(酸胀感明显为宜),缓解紧张焦虑型失眠,压力大时也可按。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6-7 厘米(约四横指),胫骨后缘,拇指 / 食指按揉 2-3 分钟(力度适中),改善气血不足型失眠,男女通用。
失眠无小事,日常需注意
除了按摩穴位,从中医 “养” 的理念出发,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更能帮助身体恢复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失眠。
饮食调理:气虚脾虚者多吃小米、山药、莲子(不去芯)、红枣、南瓜等温和易消化食物,如晨起喝小米山药粥;睡前 3 小时不饱腹,忌辛辣、油腻、过甜食物,不喝浓茶、咖啡。
作息调整:固定作息,建议晚 10 点半 - 11 点入睡、早 6-7 点起床,周末不熬夜赖床;睡前 1 小时不用电子产品,可看纸质书、听轻音乐或用 40℃左右温水泡脚 15-20 分钟。
情绪调节:避免过度思虑,可傍晚散步、打太极,或睡前做深呼吸(闭眼腹式呼吸);睡前将烦心事写下,减少睡前胡思乱想。
失眠不是 “绝症”,而是身体发出的 “提醒信号”—— 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气血、脾胃,调整生活习惯。
如果你也受失眠困扰,在评论区打出原因,我来帮你。
指导专家: